目录
先锋·理论
“院型”在日本传统建筑中的嬗变王毛真;吴瑞;李少翀;1-6
运用类型学思想探析骨灰纪念堂建筑空间徐海琳;朱雷;7-11
类比、概念、感知——斯蒂文·霍尔的建筑设计再阅读任中龙;侯帅;12-17
“旧瓶新胆”:人居环境视角下的北京旧城四合院更新李烨;张海滨;18-21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线性遗产保护相关研究文献评述许建强;韩雪;夏志楠;22-26
我国城市公园评价研究历程与趋势探究——基于近十年国内文献综述李灵军;季晋皛;27-31
从透明性到“远”同庆楠;32-36
设计·技术
乡村振兴背景下干旱区经济庭院空间初探范峻玮;塞尔江·哈力克;37-41
计算机深度学习在遗迹景观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王磊;李鹏波;42-45
博物馆地下增层空间与既有建筑整合设计研究耿浩;季翔;翔佟;46-50
探索城市更新背景下交通枢纽与周边区域的城市设计——关于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的思考陈楠;51-57
应用智能就医模式的大型医院门诊患者需求及空间设计趋势研究王冰冰;孙淼;赵湉;58-63
面向健康校园的大学环境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苏州大学本部校区为例李锦;顾语琪;雷诚;64-68
超大规模校园的设计推演与空间体验——济宁海达行知学校赵亮;刘伟波;69-74
认知症老年人友好型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初探胡莹;郑玥;75-79
绿色校园声环境舒适性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邱文航;程娜;吴银光;张辉;80-84
基于“精神需求”维度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探讨——以上海风荷苑改造设计为例骆赓;85-89
规划·园林
洞口的错位与转向——“视觉遮蔽”现象的另一种空间范式何彦刚;90-94
北京中心城区宗教遗产空间的现代转型与景观表征——以汉传佛教文物保护单位为例李源;李险峰;95-99
陕钢工业遗产全生命周期信息登录中核心物项的记录与阐释刘宗刚;常海青;赵天意;100-105
基于行为轨迹数据分析的武汉大学校园开放空间停留行为适应性评价及应用张霞;万书程;106-111
生态优先,产业融合——成都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的营建探索廖辉辉;魏成;陈明坤;张清彦;112-117
临水而栖跨水而居——城市形态中的临水与跨水模式研究韩林飞;肖潇;118-121
文化·历史
寻找北欧精神——以斯科斯累格加登林地公墓为例张德顺;孙力;姚驰远;杰斯帕·埃弗特森;陈陆琪瑶;尹伊凡;122-125
遗址之于日常生活——以杜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段婷;刘伟;伟吕;126-130
苏州住宅空间近代化发展及特征辨析蒋慧;楚超超;项星玮;131-135
基于图底关系比较的晚明江南文人园林建筑形态研究陈一家;张德顺;136-140
京北地区传统民居文化溯源及特征研究薛林平;石玉;141-145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方法对海绵城市水系空间构建的启示朱超萍;146-148
近现代汉口华界商业建筑发展与时代特点探究——以邹协和金号系列建筑为例董川;孙勤妮;王炎松;郭璠;丁凇;149-154
方潭塔影,杭禅遗珠——清涟寺玉泉观鱼复原研究及意匠初探汪艺泽;155-161
新疆锡伯族聚落形态探析冯甜甜;塞尔江·哈力克;张巧;162-166
海侵地区历史聚落演化的水利适应性关系研究——以宁波市为例孙亮;何依;16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