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先锋·理论
女性意识的空间觉醒——浅析19世纪西方住宅设计中的女性表达杨宇环;张卫;1-4
国内外近二十年(2002—2022)低碳建筑相关文献聚类及主题演化研究俞天琦;宋铭;张亚雪;5-9
亲生物设计研究现状分析李文钰;龙梦钰;蒋博雅;10-14
18世纪至20世纪西方古迹调查记录图像与文化中“科学性与主观性”研究唐湉 ;陈蔚 ;戴月;15-20
民居形式的转译与转义——对比云南民族博物馆和拉普兰萨米博物馆赵赫;陈仁全;王冬;21-24
山地簇群形态数字生成设计研究——以巩义方城为例蔡新冬;梁峥君;何倩;25-30
高原聚居与盆地城址:工具史视野下长江上游流域新石器聚落遗存的文化技术特色徐辉;夏海松;杨子龙;31-36
BIM正向设计应用探索——以科特迪瓦非洲杯体育场为例李志勇;胡梦莹;37-41
当代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空间构建策略研究刘万里;鞠叶辛;郭琦;42-47
规划·园林
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初探洪小春;48-53
疗愈健康导向的城市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苏纶场为例雷诚;申磊;王玲;张颖;张靓;54-58
基于资源共享视角的高校周边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杭州市屏峰社区为例赵小龙;宋欣雨;蔡轶各;59-62
海口美舍河线性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王渝萱;崔勇钦;夏文帅;杨定海;63-68
基于城市记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以甘肃省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为例张子博;李岚;曹如姬;康峰;69-74
耕读小园:武汉市邾城街道口袋公园的景观微更新策略研究刘梦馨;胡诗琪;万敏;75-80
侗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与应用研究——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蒋帅;杨玲;马浩然;81-85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景区带动型乡村发展路径和提升策略研究——以新疆腰站子村为例胡小凡;塞尔江·哈力克;86-90
明清时期大型民居院落空间形态特征解析——以金华地区为例钟丽萍;李坤;叶可陌;陈曦;赵宏波;91-95
“在地”视角下村落空间营造、风貌整治与节能改造研究——以额敏县上杰勒阿尕什村为例朱亮宇;塞尔江·哈力克;96-100
鄂东南古民居平面特色研究郭和平;吴双;101-104
以“第一立面”塑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武汉长江主轴两岸建筑改造设计与规划管控望开磊;刘奕;宋国栋;105-110
传统民居及历史街区
闽中地区传统合院式民居平面类型研究林俊军;赵冲;邵源曦;111-116
泉州泉港区黄素石土楼的建筑特征研究柳升辉;关瑞明;117-120
福安莲池历史街区公共建筑门兜空间浅析陈力;陈志强;关瑞明;121-124
福安莲池历史街区境庙七圣宫的礼仪行为与空间关瑞明;喻睿;125-128
次生演替理念下的福安莲池历史街区更新陈力;林垚;关瑞明;129-133
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陈力;陈国炜;关瑞明;134-137
韧性乡村视野下福州市珠湖村公共交往空间研究陈力;吴玉;关瑞明;138-142
汀江流域墟市空间形态及其演变研究——以长汀上杭段为例赵冲;谭思程;邵源曦;143-148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装饰艺术探析唐翔;孙群;149-152
保护·教育
专题设计阶段关联的教学探索——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三年级建筑设计课为例陈磐;黄勇;孙洪涛;153-156
设计能力与专业知识整合导向的建筑建造课程体系实践伊若勒泰;高旭;王志强;布音敖其尔;157-161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学专业建筑美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湖北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吴明杰;黄雪峰;安栋;162-166
文化传承背景下存量更新式城市设计教学探索——以长沙火车站片区为例许昊皓;邱士博;彭科;齐靖;167-174
基于BIM技术重构高职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以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为例段文婷;曹亮;175-179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体系的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葛峰;方遥;蒋博雅;郭兰;180-183